1、請告訴我,到底什么時間節點能拿證?
? ? ? ? ?我們是否在工作中,時常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更是被一些問題問得無言以對呢?
比如,你什么時候能把注冊證辦下來?人家一個注冊證10個月就辦下來了,怎么到你手上,一年半去了,還沒個結果,到底行不行?也許產品還在注冊中,也許剛拿到注冊證,也許剛注冊變更沒兩個月,研發又在搗鼓著新的設計變更。
? ? ? ? ?我相信,凡是醫療器械從業人員,無論是老板、總經理、還是銷售、研發、注冊專員,都一直圍著一個話題在討論:“注冊證到底什么時候能辦下來”,某一天,老板回來了,說,某位朋友說辦個證最多也就10來個月,怎么我們一個證搞了快兩年,還沒搞下來,咋回事?怎么人家都沒有做臨床試驗就搞下來了,我們就搞不了呢?
? ? ? ??誰都在抱怨著,但抱怨過后,我們是否真的會認清背后的根源是什么呢?真的去挖掘過問題?到底是公司決策問題、設計缺陷、產品質量問題、還是人員能力不足、抑或是外部變化太快、還是我們沒有找對溝通方法、還是項目沒有做好風控計劃?如果真想搞清原由,那就必須開成科學、完善的管理體系,對任何一個項目時時做評審、常常做研討、去挖掘問題和改進,用5H1W分析法或魚骨圖等工具去解剖,才能給出客觀的評價。
2、外部因素不可控,唯有內部可控
? ? ? ?
? ? ? ? ?有一點我們不得不相信,外部因素是我們難以掌控的,任何投機取巧的方法,都只是短暫的,更不能依賴于我們和某領導關系好,有綠色通道。有些時候,真不是誰能左右的。因此,我們唯一能挺胸拍脯的,只有過硬的產品質量與合規的戰略方針,老老實實做好產品、做創新、做研究、做規范、標準化,才更具核心競爭力,才被監管部門所肯定,才更加快速,才更通暢。而這,才是更好的依賴。
? ? ? ? ? 而內部因素,才是企業重點關注的問題,很多產品注冊周期很長,主要根源都是企業內部原因。因為我本人經歷了新舊法規下的產品注冊,前前后后注冊的產品也有幾十個,多年以來,基于我對企業的普遍性了解,其實很多企業產品的注冊申報,過程都是曲折坎坷,究其原因,更多的都是內部因素,比如,法規人員幫助研發人員寫研究資料,試問,法規人員如果沒有真正參與研發,對其專業領域不熟悉,你如何要求一個非專業人士寫出專業的文件?再比如,綜述資料中的研制背景和對比產品,研發自己都沒有搞清楚為什么要定這些指標?硬生生的讓法規找一個來硬套上去對比,試問,你真的做好產品研發了嗎?還有,項目沒有做全流程的詳細策劃,走一步算一步,問題暴露了才到處找資源,試問,連項目都沒有做好充分策劃,再加個內部資源匱乏,溝通方法存在問題,各種原因限制,又怎可能順利呢?
? ? ? ? ? 然而,老板和銷售始終不太了解,覺得辦證周期太長,難以接受。其實,這中間涉及了多少問題,是領導們忽視的。不要過度去依賴于外部關系和人脈,能幫助自己的唯有做好內部管控,認清自身不足,并加以改進,只有內部因素可控,才能保障產品的快速通過率。
3、如果真的加快審批,你準備好了嗎?
? ? ??
? ? ? ?輕審批是未來的趨勢,但短期之內,周期仍然是比較長的,而且產品注冊也會越來越嚴格,因為大家都把原來習以為常的經驗當作解決當下注冊的方法。很多人還沒有轉變這個思想觀念,是比較可怕的事情。
? ? ? 既然都輕審批,為什么現在注冊一個產品這么難?短期之內確實周期會比較長,其中更大部分的原因還是在企業里,為什么呢?因為企業還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捫心自問:
你的產品研制過程真的合規了嗎?
你的技術要求和工藝研究真的充分嗎?
你的質量體系真的運行良好了嗎??
? ??? ??有些時候,一個產品遲遲拿不到證,不是某一個原因或者某一個人的原因,而是綜合因素所導致的。就像某位領導所說,如果你今天交,我明天就批準,接著就去核查,你真準備好了嗎??
? ? ? ?包括法規從業人員在內,都沒有幾個人敢拍拍胸脯說“準備好了,隨時接受檢閱”。誰不是在體系現場核查時的一天或幾天里,高度緊張、小心翼翼,心驚膽戰的度過呢?換個角度來,我們看看自家產品的發補問題,有沒有補檢、有沒有補臨床,有沒有幾頁紙的發補問題?如果有的話,你又怎么能說準備好了呢?其實,處于當前情況下,相信,審評中心還是給企業留了一點活路的,如果真的細究起來,會不會真的會有大批產品會被退審?
? ? ? ? ?輕審批也是針對確實已經準備好的企業,如果你還沒有準備好,有可能獲得證了,但后面的重監管也會讓企業苦不甚言。因此,要想早點拿到注冊證,就應嚴格遵守法規的規則。
小結
? ? ? ?作為企業來講,一張產品注冊證真的會關系企業的生存問題,有很多企業因為首張注冊證遲遲沒有拿到,超過投資人的預期和耐心,最終在萌芽期就倒閉了,可能也搭上了所有積蓄。這樣的例子很多,在創業這條路上,上天從來不會顧及和垂憐您的感受和處境。所以,雖然醫療器械行業前景好、紅利高,如果要入局醫療器械行業,就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不然,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 ? ? ? ?別把一張醫療器械注冊證想得太簡單,也不要把外部關系看著是救命稻草,更不要把如今的法律法規當作兒戲,時代已變、立法機制已變,有些事情,已一去不復返了,跟上國家政策腳步、做好合法合規,時刻做好被監管部門檢查的準備,這種高度意識狀態,才是企業可依賴的守護神!
? ? ? ? 別想著讓一位牛X的人給你搞定企業所有的產品注冊,寫好所有的產品資料,如果真有,那就是縱容造假、幫你造假,萬一不小心翻了小船,最終害的是你親手打下的幾千上億估值的江山。還是老老實實的做好真實性管理,該研發輸出的東西,就嚴格要求研發輸出、該做研究、驗證的就做不要摳門,不要因小失大。只有把內控做好了,獲證的速度一定會加快數倍的!
?? ??? ? 最后,我們再總結一下注冊證遲遲沒有辦下來的原因:
1、產品研制合規性不足,包括樣機試制、驗證、確認、輸入和輸出等全流程沒有做好策劃;
2、產品研究不充分,數據來源不明所以然,制定的指標復制而來,造成系列問題,包括補檢、整改、臨床補充等等;
3、過度寄托于外部關系和非專業人士,而且又不愿花錢。上天不會管你投入多少問題,你選擇了,就要做好準備,不然,就不要入局;
4、自身不重視法律和法規,內部失控,人才缺失,把合規性管理當兒戲;
5、外部因素,國家政策正在密集修訂和改善中,積壓太多、人員不足、個人任務很重。但均在法定工作日內批復,也是合情合理;
6、其它因外部因素,比如人員跟進不及時、溝通方法有問題、問題識別不清晰、解決策略有問題等。
??
誰都想快點拿證,所以才擁擠,要想快速拿證,做好產品研究、找對專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