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陜西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布《關于執行陜西省普通醫用耗材網上陽光采購結果的通知》,對相關產品進行公告并集中掛網,在這之前該中心還于8日發布了《關于對血管介入類等12大類醫用耗材動態調整結果公告的通知》。同樣是在1月10日,四川省藥械招標采購服務中心發布《關于公示2019年四川省高值醫用耗材已掛網產品集中更新最低參考價格的通知》,對掛網高值耗材最低參考價變動情況進行公示。
在更早的1月6日,京津冀醫用耗材采購平臺發布《關于開展京津冀及黑吉遼蒙晉魯醫用耗材聯合帶量采購(人工晶體類) 歷史采購數據填報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這一被業內稱為耗材3+6帶量采購的標志性事件,最先拉開了2020年醫用耗材集中采購的大幕。
從藥品4+7帶量采購來看,“量”對企業來說始終是最大的誘惑,對醫用耗材企業來說同樣如此。那么,醫用耗材集中采購中的量究竟是多少?
根據2019年11月25日京津冀聯合印發的《京津冀醫用耗材聯合帶量采購工作意見》,要求各醫院結合臨床需求和歷史采購情況,申報歷史采購數量及價格,同時申報下一年度計劃采購需求。而具體的計劃采購量,原則上不低于年度總用量的60%。6日,3+6聯盟《通知》中明確要求,九地公立醫療機構全部參與,鼓勵軍隊醫療機構、醫保定點非公立醫療機構自愿參與。隨后,轉發該通知的山西省表示當地有111家開展相關診療業務的醫療機構參與本次聯合采購,遼寧省則有147家。
同樣是在1月6日,山西省傳出消息,全省公立醫療機構開展冠脈支架組團聯盟集中帶量采購試點工作,采購品種為藥物洗脫和藥物涂層支架,采購數量為全省公立醫療機構總采購量的70%,達到31000枚。
1月7日,太原市醫療機構藥品耗材帶量采購聯盟決定開展輸液器、一次性使用注射器集中帶量采購工作,數量按一個年度駐并公立醫療機構總采購量的70%估算。9日,太原市醫保局發布通知稱,全市二級甲等以上公立醫療機構參與填報上年度實際采購數量。
另外,不久前開展的南京聯盟、煙臺等五市聯盟,以及泰州、濟南等地醫療機構聯合采購活動,均為眾多醫療機構組團集中采購醫用耗材。這些聯合采購活動在以量換價的訴求中,其采購數量讓任何醫用耗材企業都無法輕視。
2019年1月17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方案》,提出了“帶量采購、以量換價、招采合一、降低藥價”的藥品集中采購思路。將虛高藥品、耗材價格降下來,減輕患者負擔,是國家醫保控費的主要目的之一。
1月10日,陜西省公告并掛網放射影像類、麻醉科類、注射穿刺類、功能性敷料四個類別的普通醫用耗材產品達到9714個。據統計,參考價類型為“全國最低價”的產品超過了4000個。公告稱,普通醫用耗材陽光采購不區分限價目錄和備選目錄,掛網參考價原則上為最高限價。
1月8日,陜西省在公告血管介入等12大類醫用耗材動態調整結果時,進行了限價目錄和備選目錄的區分。在“限價掛網目錄”產品價格調整中,降價產品為701個,限價目錄轉備選目錄14個,撤消掛網6個;備選掛網目錄產品進入限價掛網目錄1503個:新增限價品種1171個,新增備選品種8419個。
四川省藥械招標采購服務中心于1月10日更新的已掛網產品最低參考價,則是圍繞高值醫用耗材進行的。本次公示總計更新109998個已掛網產品的最低參考價。
1月6日,臨汾市醫療機構醫用耗材聯采辦公室發布集中帶量采購結果,三個品種共6家企業中選。其中,一次性使用靜脈留置針(普通型)降價幅度最大。在兩家中選企業中,蘇州魚躍降價72.38%,而威海潔瑞降價68.82%。
集中采購降價畢竟還是讓人肉疼的,畢竟利潤關系著企業的發展,對于行業創新也是一種挑戰。那么,有沒有什么變通的辦法呢?老實講,集中采購在規則方面是有紅線的。1月7日,吉林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布兩則通報,一是161家醫療機構未按照要求進行網上陽光采購;一是21家骨科生產(經營)企業在該省醫療機構銷售部分產品價格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