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做好疫情防控重要醫療救治設備促產保供工作情況。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司長羅俊杰介紹,疫情發生以來,為了滿足湖北特別是武漢以及全國各地抗擊疫情的需要,工信部作為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醫療物資保障組各成員單位通力協作,我們組織主要的企業加快排產,協調跨地區的資源調用,采取多項措施,竭力保障醫療設備的需求。
一是統籌謀劃,加強預判。從1月下旬開始我們就組織企業、協會和專家,根據疫情開展了研究。事先我們梳理了可能用到的一些主要醫療設備,搭建了涵蓋38種醫療設備以及200多家重點企業的數據庫。同時,我們安排專人分別跟蹤各類產品生產庫存以及復工復產的情況。
二是聚焦重癥,精準對接。始終將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通過組織企業生產、國內調用、社會捐贈以及國際采購等多種方式多管齊下。集中保障大無創呼吸機、高流量吸氧機還有ECMO等重癥患者救治設備的供給,努力降低危重癥患者的病亡率。
三是推動有序的復工復產,持續保障設備的供給。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我們采取多種方式,包括發函、電話、視頻,特別是派駐企業特派員,以及組織相關地方政府來現場協調等多種方式,推動25個省市、31家重點企業以及2000多家配套零部件企業按時復工復產,從而有力的保障了醫療設備的產業鏈正常運轉。
他說,同時,我們還會同醫療物資保障組的成員單位,共同建立綠色通道,包括運輸的綠色通道,包括海關的綠色通道,確保急需的醫療設備能按時到位。截至3月3日,也就是昨天,我們重點監測的企業共為湖北,主要是武漢,提供了大概6.5萬臺(套)醫療設備,其中大家關心的無創呼吸機大概有1.4萬臺,有創的呼吸機2900余臺,心電監護儀大概有1.5萬余臺,呼吸濕化治療儀5000多臺,血氣分析儀500多臺,血液透析機100多臺,醫用的正壓呼吸器340余臺,移動DR160臺,空氣消毒機1.5萬余臺。應該說基本滿足湖北前方防疫的需要,實現了武漢以及相關地市標準范圍內的應配盡配。當然這里也有個別的高端醫療設備是通過國內調用、國際采購等等方式予以保障。通過這些舉措來為打好打贏疫情防控的物資保障戰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