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們接到的訂單來看,國際疫情的需求比國內多太多了。產能肯定還要提升,要不然沒法完成全球抗疫的需求”,中國呼吸機廠商董事長助理李凱表示。
??這家成立于2001年的廠商,近期剛從中國抗疫中爬出來。李凱向財新回憶,三月中旬國內需求開始下降,正好此時國際疫情爆發,“工作了40多天,中間休息了一個周末,就又開始了”。
??誼安是中國最大的兩家呼吸機廠商之一。自1月21日起的近兩個月內,誼安向國內累計交付2000余臺呼吸機,其中約一半發往湖北。李凱表示,為了滿足海外需求,公司正在研究擴產方案,但這個過程無法“一蹴而就”。
??醫用呼吸機屬于重癥醫療設備,在新冠肺炎救治中意義重大。根據中國的抗疫經驗,重癥患者幾乎都會用到無創呼吸機,確診病例中約13%為重癥;如果患者病情惡化,還需要使用有創呼吸機進行機械通氣,少數極為嚴重的患者需要使用ECMO(體外膜肺氧合)做最后的搶救。(詳見《》)
??無創呼吸機的需求也因此高于有創呼吸機,兩者在生產、價格上也不同。無創呼吸機的單價在數千元至數萬元不等,有創呼吸機單價在20萬元以上,制造也更為復雜。在這兩個細分品類里,市場均被海外廠商主導,中國廠商的份額和認知度較低。
??據財新了解,中國廠商中規模較大的誼安和( 300760.SZ)訂單已經排到了今年三季度,(002223.SZ)、的訂單也已經排到了4月中下旬,且還在快速增加。
??截止3月28日,全球確診人數已經突破60萬,超八成來自中國以外地區。需求倒逼海外主流呼吸機廠商擴產,中國廠商也接到了大量訂單。
??呼吸機本身需求不大,即使像漢密爾頓(Hamilton)這樣的頂級廠商,平常年產量也僅為1.5萬臺左右。但在需求的重壓之下,所有廠商均在增產。德國政府已經向當地呼吸機制造商德爾格(Drager)訂購了一萬臺呼吸機,足夠生產至年底。而意大利呼吸機廠商Siare被當局禁止出口,政府還派駐了軍隊人員幫助擴產。
??截至目前,飛利浦(NYSE: PHG)、美敦力(Medtronic,NYSE:MDT)、瑞思邁(ResMed,NYSE: RMD)等廠商紛紛表示,會將產量擴張2至3倍。飛利浦在聲明中稱,擴產方式包括動員上游供應商增產、將相近生產線改造為呼吸機產線等,預計今年三季度前其醫用呼吸機產能將擴張四倍。
??根據研報,按照3月16日的確診病例估算,海外(除中國)防疫需要新增17.7萬張ICU床位、8.5萬臺無創呼吸機、2.8萬臺有創呼吸機。但隨著近期海外確診數量激增,這一數據或將繼續升高。
??不過,就像中國疫情爆發初期海外物資馳援中國所經歷的,中國產品馳援海外也面臨物流和海關上的不確定性,貨物通關被征收風險高,可選擇航班比當時更少,外貿商有貨也可能運不出。(詳見《》
一個月產能等于一年
??“現在接的基本上都是海外訂單,主要是意大利、英美等歐美國家。”魚躍湖北地區經理朱艷波告訴財新記者,接到的訂單已經足夠生產至4月底。“現在又和國內疫情剛剛爆發時一樣,每天都要不停的接電話,訂購幾百上千甚至上萬臺的呼吸機”。
??目前魚躍的海外訂單還未達到國內疫情最高峰時的量級,但正在快速逼近。據朱艷波介紹,魚躍主做無創呼吸機,自2月以來其產能已經多次擴張,2月份的日產量為300臺,3月份擴產,現在日產量已經達到800臺。
??“國內就湖北最嚴重,而海外是多個國家,且病例數量還在上升,呼吸機的需求還會釋放”,朱艷波表示。
??比廠家更早感受到海外需求激增的是外貿商。近期大量從未接觸醫療器械的中國外貿商開始出口防疫物資,呼吸機成為重點學習對象,“現在國內主流廠商都說沒貨了,我也不明白到底是什么限制了它的產能”,一名外貿商向財新記者困惑地表示,他從三月中旬起陸續接到國外大使館的求購需求,一個呼吸機訂單最少也是100臺,多的有2000臺。
??在國內疫情的刺激下,呼吸機廠商在一個多月內供應了正常情況下約一年的需求。根據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司長羅俊杰公布的數據,截至3月3日,向湖北運送1.4萬臺無創呼吸機和2900余臺有創呼吸機。而據華經產業研究院數據,2018年中國醫用呼吸機需求量為1.47萬臺,較上年增長14.8%。
??由于物流和海關環節的不確定性,包機成為物資出口的重要運輸選擇。多位外貿商向財新記者表示,民航航班大幅取消之后,航班倉位難尋,而且貨物在海關也很容易被征收。
??上述和外國大使館對接的外貿商表示,其近期經手的一批呼吸機由當地政府安排的包機運抵,解決了倉位和清關的問題。對方根據貨物體積安排機型,他將貨直接送到機場。“呼吸機價值高,2000臺的訂單規模就上億了,所以包機還是值得的,而且同一趟飛機還會裝一些其他物資”。
??不過也有外貿商在還為運輸發愁。外貿商毛先生告訴財新記者,他在國內訂購的呼吸機預計于五月底發貨,運輸也沒有著落。海運太慢,民航飛機一倉難求,倒是有運輸代理商開始提供包機服務,具體怎么辦“只能過一陣再看”。
擴產轉產之難
??和口罩、防護服類似,呼吸機緊缺引來圈外廠商跨界生產。不過作為機械產品,呼吸機的生產門檻顯然更高。
??截至目前,特斯拉(NASDAQ: TSLA)、戴森(LSE:DYS)等企業已對參與制造表達興趣,后者于3月24日表示將向英國政府提供幫助,制造一款新的呼吸機。3月2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也使用了美國戰時法律《國防生產法》的權限,下令通用汽車(NYSE:GM)加速生產呼吸機。
??“原先不從事這個行業的可能比較難,如果其他廠商有可行的經驗我們也想借鑒”,誼安的李凱告訴財新。他認為,即使是呼吸機廠商在擴產時,也會面臨人員、原材料、設備的困難,產能并非立馬就能擴上去,跨界生產的障礙可能會更大。
??呼吸機由數百個零部件組裝而成,核心零件包括渦輪電機、流量傳感器等。一家呼吸機廠商的供應鏈通常橫跨大洲,以中國廠商誼安、邁瑞、魚躍為例,其部分零件仍依賴國外進口,海外呼吸機廠商也有來自中國和亞洲的供應商。
??硬件之外,呼吸機的制造還仰仗軟件技術。“呼吸機有很多通氣模式,這些都需要依靠算法對傳感器取得的數據進行處理,所以呼吸機不是純粹的硬件,軟件也非常關鍵”,“呼吸機匠人”負責人岳德俊向財新表示。
??擴產的主要障礙是原材料供應極其有限。李凱表示,呼吸機擴產意味著上游原材料也要跟著擴產,“但是醫用呼吸機本身需求就有限,而醫用級零部件規格高、開發周期也長,所以全球愿意做且能做的廠商本身就很少,最后往往發現某個零件的供應商就是那么一家或者有限的幾家”。
??目前零部件供需的平衡已經被打破,魚躍的朱艷波告訴財新,其產品的部分零部件依賴進口,現在無論是原材料還是貨運都在漲價,成為生產的最主要的障礙。
??對于跨界生產的廠商來說,就算零部件已經齊備,也會面臨各種制造上的細節問題。岳德俊認為,跨界廠商自起爐灶太難,更可能的方式是向現有廠商“抄作業”,依靠呼吸機廠商現有的設計和制造工藝,“生產有很多細節,就算把圖給了,也不一定學得會,還要上手的經驗才行”。
??五家英國廠商已經組成了“英國呼吸機挑戰”,該聯盟決定基于現有設計生產呼吸機。根據BBC報道,其中一個設計來自英國醫療器械廠商Penlon,這個聯盟的其他成員包括空客(EPA: AIR)、福特(NYSE: F)、勞斯萊斯(LON: RR)、麥克拉倫(McLaren)。
??岳德俊表示,由于上游廠商緊缺,車廠就算能把零部件造出來也是立了大功,此外車廠通常具有成百上千個供應商,也可以向自身供應商網絡求助來制造關鍵零部件。
??3月27日,在特朗普的推動之下,美國呼吸機廠商Ventec和通用汽車達成了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后者位于印第安納州生產呼吸機,產品最快將于四月份下線,此后產能將提升至每月1萬臺。根據聲明,通用汽車已經和Ventec廣泛搜尋所需的700個零部件,為生產20萬臺呼吸機作儲備。通用汽車將投入1000名美國工人,雙方的制造、機械、采購和法律團隊已經從3月20日起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