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膜大戰
最近2周內,但凡與“新冠IgM/IgG抗體檢測(膠體金法)試劑盒”沾點邊的圈內圈外人,上游膜材提供商、中游試劑盒的生產商、貿易商、倒貨商,都在經歷了一輪空前的硝酸纖維素膜(下文簡稱:NC膜)的“搶膜大戰”,因NC膜是該試劑盒的核心原材料-結果呈現的載體。究其原因,無非是國外新冠疫情兇猛發展這只黑蝴蝶帶來的效應,但對更對精耕于側向層析行業的從業者來說,更像是一只“黑天鵝”。
新型冠狀病毒在武漢爆發,并迅速在全國多個地區快速傳播。隨后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相繼出現了確診病例,疫情呈現全球蔓延的趨勢。因此,盡早進行病毒檢測,不僅可以使感染者獲得及時治療,降低死亡風險,還能有效控制傳染源,隔離切斷傳播途徑成為了控制疫情的最有效的方法。
01、為什么會產生“膜慌”?
“膜慌”的故事還得從數次被推上風口浪尖曝光于聚光燈下的主角:“新冠IgM/IgG抗體檢測(膠體金法)試劑盒”說起:
-
2月初,因新冠核酸檢測假陰性問題,備受爭議的抗體快診檢測產品躍躍欲試;國家申報通道打開之際,成功奠定了其C位之道,利好數個國內持證企業,迅速搶占國內賽道。隨后,因抗體窗口期產生漏檢、樣本干擾因素造成的假陽性等問題又被推到輿論風口。
-
3月初,《國家第七版新冠診斷方案》正式將血清學抗體檢測納入新冠病毒的確診方案之中,作為核酸檢測確診的補充,對國內已持證企業利好,對尚未持證企業卻關閉了綠色通道。
-
3月初,幾十家新冠抗體快診試劑盒生產企業一窩蜂涌向歐盟CE市場,連淘寶也開始了“代購”業務,被注水的CE認證成了眾多企業搶奪海外市場蛋糕的綠色通道。
-
3月中,上演“NC膜搶膜大戰”。據說,某著名NC膜生產企業一個團隊包括銷售、市場、技術、客服、物流、工廠,因協調貨源,持續數天的深夜都在接受咨詢和電話。此時,人脈顯得如此重要。
-
3月末,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國內某新冠抗體檢測(膠體金法)試劑盒的準確率遭到國外友人質疑(結果待查),國內監管機構也嚴厲排查同類產品的質量問題……這無疑是一盆有分量的冷水,澆滅的不是激情,而是趁火打劫。
新冠抗體快診試劑盒過山車般的劇情發展,主要因為2個方面:1)國內外疫情的發展和對抗體快診試劑盒的需求;2)國內外新冠拿證的數量限制和難易程度。3月初,國內疫情得到了較好控制,新增病例減少,對抗體快診的需求也趨于飽和,加之國家拿證綠色通道的關閉,停發了今年的入場券。而此時,國外疫情發展迅猛,對新冠檢測的需求激增,大量歐盟國家的訂單砸向國內;且CE認證正處在從IVDD指令(98/79/EC)到IVDR法規(Regulation (EU) 2017/746)的過渡期,附上廠家自我聲明,選擇IVDD指令可2周內迅速取得CE認證,上市銷售產品。這無疑成了被國內監管機構拒絕入場的抗體快診試劑盒進軍海外市場的絕佳機會。“拿證的未必是好的,不拿證的未必是不好的?!?/strong>
02、“膜慌”像一面照妖鏡,如來跟前,原形畢露,各顯神通蜂擁而至的新冠抗體快診試劑盒訂單導致了核心原材料NC膜的資源擠兌,其表現之一就是“膜荒”,全球產能和供應鏈受限、海關受阻等問題,同時也加劇了“膜慌”。有貨/囤貨、加價、不開票、不包郵。舉幾個栗子,
-
聽說,一卷100米的NC膜終端零售價從近2000+RMB被哄抬到了6000+RMB,最高被炒到10000RMB。有采購說,膠體金快診市場,瘋了。
當蜂蜜上堆滿了螞蟻,蜂蜜已不再是蜂蜜。
-
某貿易商將沉寂于實驗室、作為科研用途蛋白印跡的硝酸纖維素膜(0.22微米,不帶背襯;而用于新冠抗體快診檢測的硝酸纖維素膜,10-15微米,帶背襯)也加入了宣傳大軍,對初入行業者無疑是一種誤導。
-
無論是將倉庫內過期的NC膜,還是將質量低劣的NC膜用于生產新冠抗體快診檢測試劑盒,準確率如何不從得知(有試劑盒本身質量問題、也有操作取樣問題),但摘得“花邊新聞”桂冠的幾率還是很高的。且行且珍惜。(那么,問題來了,過期的NC膜到底能不能用?且聽下回分解)。
CE市場炙手可熱,沒能力接燙手山芋的,還是量力而行。CE認證固然有縫隙可鉆,自我聲明即可給證基于的是信任,您透支的是用一次少一次的國際對中國IVD所有企業的信任。
03、巧婦雖難為無“膜”之炊,但選“膜”還得有道
巧婦切忌饑不擇食,核心原材料的選擇不能以犧牲質量為代價;猶如新冠抗體快診試劑盒的生產不能以速度犧牲質量一個道理。“膜慌”背后,新冠抗體快診試劑盒生產企業增加備選NC膜供應商顯得尤為重要,不能吊死在一棵樹上;而且,如何甄選優質的NC膜供應商,也成了疫情中每個利益相關者的必修課。
-
首先,得把關NC膜的質量,測試產品性能
-
其次,要綜合考察NC膜供應商的產能、供應鏈穩定性和有效供貨期
-
再者,要考察其軟性服務能力:銷售能及時提供價格貨期等訂貨咨詢;技術可給予測試前測試后的注意事項指導,;Marketing可提供最新海內外動態和熱點、發展趨勢,并可銜接歐美成功使用案例
-
另外,國外R&D對產品的迭代更新也很重要
一個有著整體服務網絡的供應商能提供的不僅是產品,還有增值服務,給采購企業帶來的隱性價值遠大于產品本身。疫情之下,對任何企業都是一種應對危機的考驗。
-
對于NC膜供應商,可借此考察其是否有能力對客戶的要求作出迅速反應,協調全國經銷網絡現有庫存的能力,是否有能力借調全球網絡的庫存以應對國內激增的需求?
-
是否對經銷渠道有嚴格的價格管控,以避免區域串貨、抬價,中間商惡意炒貨危及采購企業的直接利益?
-
是否有能力管控過期NC膜、質量問題NC膜流入市場?一個管理有序、客戶第一的NC膜供應商應當具備這樣的能力。
是供應商也是合作伙伴,猶如夫妻,是信任,也需安全感。大難當頭,相知相惜。
04“膜慌”背后的營銷啟發環境變化:紅海競爭中的雨露
“膜慌”映射的另一面是快診市場從長久以來的紅海競爭,不少企業夾縫生存,海外新冠市場猶如雨露般清新,技術門檻、準入門檻的降低讓不少人趨之若鶩。錯過國內市場黃金機會的企業,必然不會錯失第二次機會。根據國內新冠疫情走向預測,國際對新冠抗體快診試劑盒的訂單約在近1個月內大量砸過來,沒有NC膜,即生產不了試劑盒,交不了貨。機遇轉瞬即逝,時間就是金錢,速度快,就能搶占市場?!澳せ拧笔潜厝恢畡?。
產品需要打磨傳染病專項已作為國家重點支持項目,相信更多精耕細作的業內人在思考,待潮水褪去,如何保持優美的泳姿繼續競爭。勝出者屬于基于用戶需求打磨產品的企業。
營銷模式的改變疫情對線下商務活動的沖擊,逼迫行業認識到線上營銷,從獲客、培育到成單的重要性。很多企業架不住開始搭建數字化營銷的平臺,微信活躍度上升,抖音企業號,直播帶貨也成了行業內的新玩法。有品質的內容依然很重要,可以幫助大家理解真相、行業運作方式,讓我們盡可能接近真相。
疫情是照妖鏡,也是試金石;是危機,也是機遇。一樣的舞臺,不一樣的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