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大陸地區疫情的緩和現象,臺灣地區的新冠肺炎疫情卻日趨嚴峻。
不可否認,在面對第一波疫情沖擊時,臺灣把控嚴謹,每天新增的病例平均只有三例。
但近兩周時間,確診人數卻急劇增加,清一色都是境外輸入的確診病例。
▲?臺灣桃園機場檢疫官為返臺的民眾測試體溫
截至今日(3月31日),臺灣地區的確診人數已達322例。?顯而易見,臺灣的新冠肺炎防疫系統出現了漏洞。?臺灣當地疾控中心不得不宣布要采取“回溯采檢”的措施。現在發現歐美等國家疫情兇猛,臺灣確診病例也跟著連日爆增,這才后知后覺地開始“補漏洞”。? ?
▲?出國旅游史病例增加,臺灣疾控中心加強對機場消毒?此情此景,臺灣民間開始出現了一個聲音:嚴防陸港澳,卻放縱歐美日,雙標的下場就是這樣。
這兩三個月來,因疫情而起的各種情緒性謾罵和攻擊,無所不在。
口罩之亂?
猶記得1月下旬,大陸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之初,臺灣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第一時間對大陸管制口罩。??
此舉不僅在大陸民間引起非常大的反彈,臺灣島內也引發網友批評:
“國際宣傳戰,沒看過那么笨的政客”。?
“短視政客,說話方式與時機都是錯的”?。
“連這點小東西都不愿意支持,?真的很小家子氣,?小鼻子小眼睛”。
“腦袋瓜也小得可以,里面只裝有民粹、仇恨”。
蘇貞昌有他的理由:以確保本地貨源供應無虞。?但這種對大陸“管制口罩”和確保本地“供應無虞”的策略,看似討好了島內部分選民,實際上也給他自己挖了一個坑。?請看,蘇貞昌胸有成竹地“保證”:口罩庫存有4500萬,日產量有244萬片,“生產產能足夠,民眾請勿恐慌搶購。”???
? ? ?
▲?疫情下的臺灣民眾?
不曉得他是對自己的算術過于自信,還是對臺灣百姓的算術能力有什么誤解。?臺灣島人口2300萬,“庫存有4500萬,日產244萬片”的數量,怎么有信心喊“不要囤口罩一定夠”??簡直就是在提醒大家要趕快買!?果然,這個“保證”毫無懸念地引發全島搶購口罩潮。?總之,現在整個臺灣島都在鬧口罩荒。?? ?
▲?因搶購潮,島內消毒和口罩均缺貨?
全島民眾需要實名制才能購買口罩,先是一周限購2片,后改為一周限購3片(截稿前改為民眾可14天購9片)。?唯一能販賣口罩的藥局,每天的配額也只有400片。?很多民眾為了搶到口罩,早上8點就開始排隊,但400片根本不夠分,大多數的人只能空排一場。?
? ? ? ?
▲?為了買到口罩,每天清晨,每一間藥局門口都是這樣大排長龍?
島民稍微動動腦筋,就知道“實名限購”是蘇貞昌為自己前期的捅婁子善后。
但魔幻的是,在這樣的情形下,臺灣居然還能每周拿出10萬片口罩給美國,以換取30萬件防護衣原料。無論如何,臺灣勢必要經歷一場口罩之亂。
▲?一間口罩工廠被爆為了趕制口罩,導致工人受傷?
政府一方面征收規模大的口罩工廠,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生產口罩,導致工廠丟失大量定單,另一方面又不征用規模小的工廠,同時又不準他們私自生產和販賣。
疫情過后,臺灣80多家口罩工廠都將面對已簽訂卻無法出貨的訂單,以及巨大的違約金等窘境。?這樣干預相關市場,口罩業者所承受的巨大工作量和經濟損失,都是不爭的事實。?
?疫情爆發初期,很多國家和地區都開始前往武漢“撤僑”。?當時武漢醫療資源高度緊缺,大陸方面也積極安排第一批臺灣民眾返臺。
▲?2月3日,大陸方面安排第一批臺商返臺?
只是,這場原本是兩岸共同“確保上千臺灣同胞健康與安全”的行動,在臺灣部分人有意的操作下,慢慢變了味。?由于在第一批包機返臺的247人當中,出現3位發燒、1位確診。?島內莫名出現“包機返臺根本就是‘生物武器’和‘木馬屠城’”的言論,認為這是大陸方面有意為之的陰謀。?
▲?臺灣部分名嘴為了個人利益,沒有下限地抹黑大陸
?這樣的想法,實在有些不可思議。?從臺灣角度來看,包機接臺胞返臺,本身就是為了能保護這些人不受病毒感染,而對于個別有感染的案例,也確保他們能得到及時救治。?所以,飛機上的病患,不管他如何染病,只要他是臺灣人,那勢必要及時返臺接受救治,怎么就成了一場陰謀了?
試問,難道就因為島民腦洞大開假定它是“陰謀”,就可以毫無人道地置自己的同胞生命于不顧??這豈不是與救援的出發點相悖???
▲?第二批臺商返臺,3月10日才落實到位?
但臺灣部分島民在“自私自利”這點上,向來不會讓人失望。?隨后,臺灣醫界竟以擔憂醫療資源不足為由,發起了“拒無限制包機回臺”的聯署行動。
網絡也出現一波反對后續撤離滯留湖北臺灣人行動的聲浪:“可以不要回來嗎”?
“大陸不是控制住了嗎?還回來干嘛”?
“休想要人支持他們回來,這是什么陰謀論啦”
剩下的800人撤離計劃告吹,滯留在武漢的臺商,在這場論戰中,被延宕擱置了整整一個多月,無法返臺。
▲?滯留湖北的臺商,對臺當局喊話“我要回家”?
不但如此,甚至有人開始限制這些返臺的人享受健保福利。?網民聲討:那些在大陸工作的臺商,既然已經“在大陸爽賺人民幣”,為什么還有資格回來臺灣“享受全民健保的福利?”
這里需要解釋一下,臺灣健保繳費一直是依薪資所得分級繳納。也就是說,收入越多,繳納的健保費越高,以確保一些年老病弱者、低收入者能得到照顧。
? ? ? ?
▲?臺灣健保卡?
算下來,真正享用健保福利的,恰恰是常年生活在島上的民眾。
而那些到大陸工作的臺商,憑自己的本事吃飯,繳納高額的費用,還要被質疑憑什么享受健保福利?
媒體言論
?自疫情爆發以來,世衛組織已將疫病名稱統一為“COVID-19”(新冠肺炎),但臺灣部分媒體仍常以“武漢肺炎”來形容這場疫情。但這些畢竟是在尊重與人權被忽視的時代下的產物,時至今日,這些名稱其實也已不再有污名化的涵意。
? ? ??
▲?2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將此次肺炎正式命名為COVID-19?
2015年,因全球不斷出現新興的疫情,世衛組織因此特別呼吁,在命名疫病時,應避免對于國家或某個群體造成不必要的負面影響。
然而不幸的是,此次疫情中國被當成了箭靶。“Wuhan virus(武漢病毒)”“China virus(中國病毒)”在中國大陸之外仍被廣泛使用,疫情被高度政治化了。?
▲?部分媒體,仍以“武漢肺炎”作新聞標題?
臺灣某些受意識形態和政治立場影響的媒體,在這樣的污名輿論中,自然不會缺席。
非常諷刺的是,同為中國人的他們,當聽到國外叫“Corona Virus”為“Chinese Virus”,而不是“Taiwanese Virus”時,竟沾沾自喜。?似乎這樣就可以置身事外。隨著事情的演變,疫情的污名標簽正在不斷地被替換對象,誰又能保證自己只是局外人?? ? ??
▲?3月7日,三名華裔在加拿大一間超市購物時,被惡意驅趕?
站在人類共同體的立場,忽視“敵人是病毒”的事實,卻將其窄化成“中國問題”,這恐怕失了不是風度,而是智慧。
在人類從古至今的疫情中,任何病患都是受害者。
航班量大幅減少,有的航班甚至只有一名乘客,但又不得不營運,機場一派蕭條。
? ? ? ?
▲?空蕩蕩的桃園機場?
百貨、飯店為了吸引消費者,不得不開出買一送一的營銷方案,但也無法抵擋人們對這種共享場所的恐懼。
? ? ? ??
▲?臺北一間冷清的百貨商場?
據業內人士透露,五星級的Buffet一桌客人就算包場了。?餐飲業生意受影響,商鋪自然也受牽連。?我有一位年近70的朋友,夫妻二人全靠兩間鋪面收租維持生活,疫情發生后,店家苦撐不下去只好退租。?朋友憂心忡忡,再這樣下去,他們恐怕要賣了鋪面才能維持日常開銷了。
? ? ? ?
▲?臺北待出租的鋪面?
計程車也成了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傳染源”,空蕩蕩的街頭,徒留一臉茫然無奈的司機。
▲?臺北街頭等待顧客的計程車司機?隨著臺灣確診人數不斷攀升,加上網絡謠言和媒體的渲染,更是助長了人們悲觀和恐懼的心理。
繼香港、美國、澳洲之后,前幾日臺灣島也掀起了搶購民生物資的浪潮。
▲?臺北一間超市里被掃空的貨架?
“地球資源有限,人類欲望無窮。”?疫情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眾生百態。
當整個社會滲透著莫名的不安和焦慮,搶購物資或許成了唯一慰藉這種心理的途徑。而人類與病毒的每一次交手,縱然有99%的勝算,也會有1%失掉生命的代價。
此時此刻,人類不應該輕易分“我的”或“你的”。
這場看不到頭的漫長抗戰,不是靠爭論“我的”或“你的”,就可以輕松擺渡到勝利的彼岸。?任何國家和地區的社會現象和政策問題,都不應該以“我的立場”或“你的立場”被評判和奚落。?◇ 除此之外,我們還推出了“海外疫情日記”系列,邀請所在國的作者撰寫,分享他們的一手見聞。點擊標題下方藍字,回復【加拿大】即可查看旅加華人的抗疫記實。
◇?參考資料
1.?晴報.口罩廠趕工背后血與汗:日產逾25萬片口罩,廠房曾13日不停工
2. 環球網.島內痛批臺當局“口罩出口禁令”資深媒體人:打破人類良心的底線
3. 中時電子報.《2020武漢風暴》確保口罩來源充足,蘇揆下令N95、外科口罩除夕起管制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