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牙目前已成為修復牙齒缺損或缺失的常規治療方式之一,已經成為當今國際口腔醫學界公認的缺牙首選修復方式,但種植牙費用高,長期以來一直被詬病。在年初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釋放出種植牙開展集采的信號。種植牙集采將降低植牙費用,惠及植牙患者,有助于拉動種植牙行業增長,推動國內種植牙材料生產研發企業加快崛起。下文對國內種植牙現狀做簡要介紹及分析。
種植牙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植入牙槽骨組織內部充當牙根的種植體、穿過牙齦將種植體和修復牙冠相連的基臺以及裸露在外部的修復牙冠。此外,在種植牙過程中還要用到骨修復材料和口腔修復膜材料等修復材料。其中,種植體屬于人體植入體,科技和價值含量最高,處于種植牙構成的核心地位。
理想的種植體材料應具備無毒性、無致敏性、無致癌致畸性等安全特性,并且生物相容性、耐腐蝕性、耐磨性、力學性等優良。目前,在我國上市的進口和國產牙種植體中,應用最廣泛的材料為四級純鈦(TA4)和Ti-6Al-4V鈦合金,而鈦鋯合金臨床應用時間較短,只有在少數進口產品中應用。
我國種植牙市場特征可歸結為增速快,空間大。根據《2020中國口腔醫療行業報告》數據,2011-2020年我國種植牙市場復合增長率達48%,是全球增長最快的種植牙市場之一,預測2020年我國種植牙數量達406萬顆左右,市場增速30%。同時,我國種植牙滲透率在全球范圍來看,處于較低水平,提升空間較大。目前,種植牙滲透率最高的為韓國,滲透率達到5%以上,歐美等多數國家的滲透率也達到了1%以上,而我國的滲透率不到0.1%,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從全球范圍種植體的競爭格局來看,瑞士的士卓曼和瑞典的諾貝爾處于行業的第一梯隊,市場占有率最高;美國的登士柏西諾德、漢瑞祥、捷邁邦美和韓國的奧齒泰、登騰則處于第二梯隊。在我國市場,種植體90%以上市場被進口品牌占據,其中韓國奧齒泰和登騰憑借其價格和質量優勢占據超過50%市場份額,其余市場則被上述歐美品牌瓜分,而國內企業競爭力弱,未形成有競爭力品牌,市場份額不到10%。
截至到2021年底,在我國上市的種植體及種植體系統共有117個注冊批件,其中進口產品99個,國產產品18個,進口產品數量占比80%以上。企業方面,有相關批件企業數量的外國企業52家,臺灣企業3家,國內大陸企業有18家。
種植牙行業的發展受居民可支配收入、口腔醫療資源基礎及行業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影響。
種植牙集采有助于消費者降低種植牙費用支出,增加需求量,對行業增長有一定拉動,但效果有限。目前,我國種植牙費用的構成中,種植牙材料占比不到一半,主要費用在醫療服務費。根據某券商研究報告測算,在消費者支付的種植牙費用中,醫療服務費用占比達到70%以上,而材料費用中種植體占比10.4%,修復材料占比9.6%,牙冠占比3.5%。種植牙材料集采帶來的材料費用下降對種植牙整體費用的下降影響有限。
國內種植體研發企業進入該領域時間較短,產品2014年才開始陸續上市,在產品臨床應用時間長度和品牌建設方面缺乏積累,同時在材料運用、表層處理工藝以及穩定性方面和高端進口產品存在較大差距,尤其是早期獲批國產產品技術基本已經淘汰,這些都限制了消費者對國產種植體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