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有兩則資本市場消息引爆行業關注。
一則是血液透析企業重慶山外山順利通過科創板審核,成為重慶首家申報科創板IPO企業。另一則是山東威高血液凈化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威高」)向證監會提交境外發行材料,邁出了單獨上市的第一步。
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療終末期腎病的有效方式之一,因治療周期長、次數多,使用頻次高、醫保報銷比例和額度高,一直是諸多藥械企業“主攻”領域。但由于技術研發難度較高,透析設備儀器市場近年來格局變化不大,主要還是被外資企業占據。
有投資機構表示,長久以來,血透設備技術、渠道門檻高,優質的國內企業很少,資本市場關注目光并不高,近年隨著技術實力提升,以及國產醫療器械替代進口政策不斷出臺,國內血透企業融資事件越來越頻繁,新進入者也越來越多。
01
外資廠主導
國產顯露頭角
血液透析設備是血液透析市場的主角,占據了超過7成的份額。受限于高技術門檻,外資大廠產品一直是采購單位的主力,根據眾成數科統計,2021年,傳統五大外資廠商費森尤斯、貝朗、日機裝、百特、尼普洛就占據國內血液透析設備市場超過8成份額。
雖然以費森尤斯和貝朗為代表的國際品牌依舊占據榜首,但是威高在2021年的份額已達14.8%,進入前三。
重慶山外山雖然未名列榜單,但根據招股書說明,2021年其已實現營業收入28,327.68 萬元,凈利潤1,814.09 萬元,其血液凈化設備目前已在國內外累計實現裝機1萬余臺,累計在全國1000余家醫院實現了終端裝機。可以預期,在資本市場募集補充的營運資金,將進一步擴大整體經營規模和研發實力,成為血透市場有力競爭者。
02
集采降臨
設備耗材雙重承壓
山外山在回復上交所問詢時曾表示,帶量采購后,公司2021年血液凈化類耗材平均價格降幅約3%-22%,在帶量采購地區,公司被納入帶量采購范圍的產品毛利率從39.09%下降到24.72%。
在當前一些低值透析耗材基本實現國產化替代的格局下,可以預見,隨著集采的不斷深入,耗材領域的“內卷化”將越來越嚴重,利潤率也將不斷下探。
而另一方面,作為高技術含量代表的血液透析設備也逐漸在各地納入集采范圍。去年,安徽全省所有使用血液透析器產品的公立醫療機構、軍隊醫療機構均參加血液透析器集采,同時鼓勵其他醫保定點及民營醫療機構自愿參與。最終中選價格與全省公立醫院2020年實際采購平均價相比,最高降幅76.7%,平均降幅53.9%,血液透析器均價從110元左右降至50元左右。
這對國產廠商來說可謂雙刃劍。
集采過程中,外資企業通過規模化和技術優勢,可以承受相對更低的采購價格,但受制于核心技術的突破,國產品牌的降價很難有這么大的降價空間,這就形成一定的擠壓作用。
另一方面,近年來各省紛紛出臺血液透析相關的利好政策,國產替代化浪潮洶涌。眾成數科研究部負責人楊靂認為,隨著各地省級聯盟將血透設備耗材納入集采,勢必也會進入國家集采大軍,國產血透設備雖然沒有明顯的價格優勢,但利用好當前的政策條件,依舊有擴大市場的機會。
03
家用腹膜透析機成為新“藍海”
在血液透析設備價格不斷下探和國產廠商不斷介入的背景下,國際大廠已將目光瞄向新的“藍海“-家用透析場景的腹膜透析機。
腹膜透析這一高端市場在血液、腹膜透析設備這一大類市場中份額最低,在2021年中標金額份額中僅占0.4%,且以外資品牌為主。
楊靂認為,腹膜透析機可以讓患者更自由的居家透析,為腎友帶來更高的便利性,且適應性廣,雖然目前來看市場總量較小,但是隨著市場的培育和發展,將成為血透設備市場新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