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休克(CS)是一種危及生命的病生理狀態,病死率為40% ~ 50%。在這種狀態下,心功能障礙導致持續性低血壓和全身器官組織灌注不足,原因可能為左心室、右心室 或雙心室功能障礙,病因可能為心肌、瓣膜、心電、肺動脈或心包等疾病引起,也可由兩者或多因素的組合引起。目前在CS救治中缺乏有力的隨機對照試驗或證據表明臨時機械循環支持裝置(tMCS)顯著改善死亡率,但近年來tMCS在CS中的研發和應用顯著增加。
tMCS可提供CS患者的血流動力學支持和終末器官灌注。目前,tMCS的支持可以提供數小時至數周,在臨床實踐中,成為疾病恢復、進一步策略選擇或者更持久器械(LVAD或移植)的橋梁。目前tMCS的常用器械有IABP、TandemHeart、Impella、VA-ECMO[1]。
現在將不同器械的基本作用特點和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總結如下:
tMCS裝置通過不同的技術原理可提供為CS患者部分或全部循環支持。
不同tMCS裝置并可對心肌耗氧量、左心室前后負荷、左心室壁應力或冠狀動脈灌注產生不同影響[2]。
各種機械循環支持裝置的機理、技術要求和血流動力學反應[3]。
CO表示心輸出量;CPO,心輸出量;CVP,中心靜脈壓;IABP,主動脈內球囊反搏;LV,左心室;LVP,左心室壓力;LVV,左心室容積;MAP,平均動脈壓;MVO2,心肌耗氧量;NA,不適用;PCWP,肺毛細血管楔壓;PVA、壓力-容積面積;TPR,總外周阻力;VA-ECMO,靜脈-動脈體外膜肺氧合。
因此,不同的tMCS產生特征性的血流動力學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