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動脈分叉病變是指冠脈主支、分支部位分別或同時存在的嚴重狹窄的病變,主要包括前降支、對角支、回旋支、鈍緣支、右冠狀動脈遠端分叉和左主干分叉病變,占所有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的15%-20%,是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難點。
-
?單支架技術,即只在主支植入支架,而邊支使用邊支導絲保護或者邊支球囊擴張。包括雙球囊對吻技術,即主支血管和側支血管兩個球囊同時擴張,防止了斑塊向側支的移動,有分支閉塞風險;
-
雙支架技術,即在主支及較大的側支分別植入支架的雙支架技術。包括: T-支架、crush技術、裙褲技術、支架對吻技術、V支架和Y支架植入術。無分支閉塞風險,然技術難度較大,事先確定策略最重要。
這類兩大類能夠解決部分冠狀動脈分叉病變再通問題,但是依舊存在不少問題。其中再狹窄就是一個很大問題,冠狀動脈分叉病變的再狹窄率明顯高于其它冠狀動脈病變。主要原因有:
-
支架在分叉病變血管開口處貼壁不良,未能完全覆蓋開口。
-
側支血管的斑塊“鏟雪效應”或嵴移位導致其閉塞或明顯狹窄。
-
分叉部位的金屬重疊,內皮覆蓋緩慢,易出現晚期血栓事件。
其實造成冠狀動脈分叉病變治療難度大,支架植入后不良事件多,主要原因是沒有真正匹配冠狀動脈分叉病變的支架。才需要醫生不斷去開發各種術式,但是由于好的工具,即使醫生開發治療方法不斷優化,依舊無法解決難、并發癥多問題。
為此Advanced Bifurcation Systems開發一款帶有側枝的冠脈支架---ABS,來解決醫生沒有合適工具問題。像ABS這類創新冠脈支架,如果在國內上市,不僅能夠解決冠狀動脈分叉病變治療難問題,而且有望避開集采(創新器械暫時免于集采),可以讓約20萬臺PCI手術回歸正常商業模式。
ABS是一個模塊化、雙導管、可獨立移動的支架系統。ABS由母子支架(MDS)球囊導管和子支架(DS)球囊導管組成。子支架(DS)球囊導管負載在母子支架(MDS)球囊導管的套筒上,并通過母子支架(MD)中間的開口穿出。
其中子支架(DS)球囊導管根據病灶需要,可以分為帶支架和不帶支架兩種
在ABS的分叉支架組件的情況下,子支架(DS)球囊導管的輸送球囊的長度是安裝在球囊遠端半部的子支架(DS)的兩倍。
ABS已經完成多例臨床試驗,以下是其中一個病例影像:
圖中圓圈?A?處為近端變窄或狹窄,圓圈? B?處為分叉病變
下圖顯示了閉塞的血管,并且顯示了植入后的血管恢復了良好的血流。ABS在大約 5 分鐘內部署完畢,并在部署前直接穿過另一個支架,無需預擴張。
Advanced Bifurcation Systems
Advanced Bifurcation Systems 是一家臨床階段的創新醫療器械公司,其開發一種創新的支架平臺,用于簡單治療冠狀動脈成形術中的所有分叉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