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招股書顯示,公司將在全球發售2.06億股票,其中公開發售發售2056.2萬股。發售價將不超過12.20港元,且不低于11.10港元。股份預計將于2021年2月4日以每手1000股上市買賣。
全球發售完成后,分拆公司的市值將介于262.6億港元至288.6億港元,高于同類頭部企業沛嘉醫療(182億港元),低于啟明醫療(372億港元),股價約有7%-48%的增長空間。
微創心通醫療科技主要從事研發、制造及銷售治療瓣膜性心臟病的器械業務。公司旗下的產品組合有3種產品已上市,分別為VitaFlowTM、AlwideTM 瓣膜球囊擴張導管及AlpassTM 導管鞘。
其中唯一實現盈利的只有2019年7月獲注冊證上市的VitaFlow產品。據招股書介紹,微創心通VitaFlow系列產品在安全性和價格上都有明顯優勢,有望成為首批獲納入中國醫保目錄的TAVI產品之一。公司本次集資所得也將主要用于該產品的商業化及生產能力提升。
正因為可盈利產品比較單一,微創心通近兩年持續性的業績虧損也頗受行業詬病。在2018年、2019年、2020年前7個月分別實現收入為0、2150萬元、4844萬元,全部源自VitaFlowTM。同期錄得虧損為6026萬、1.45億、1.93億元。
微創心通之所以一直虧損,與其大手筆的研發及銷售成本有很大關系。
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前7個月,公司核心產品VitaFlowTM II產生的研發開支分別為0.46億元、0.52億元及0.16億元,分別占同期總研發開支的41.6%、40.5%及31.0%。
對此,業內相關人士表示,“醫藥行業前期需要巨額投入,因此虧損是醫療概念股的通病,未來如果繼續連年虧損,研發支出居高不下,或將導致微創心通醫療出現現金流吃緊?!?
不過正如上文所說,微創心通的VitaFlow在安全性和價格上都有明顯的行業優勢。根據臨床數據顯示,VitaFlow術后30天和1年的全因死亡率分別為0.9%和2.7%,安全性數據十分優秀。另外在售價方面,其競爭對手啟明醫療產品價格為24.8萬,而微創心通的價格為19.6萬,價格低了近20%。
目前,微創心通第二代產品VitaFlow Ⅱ已獲藥監局受理,預計2021年底或2022年初獲批上市。該產品具備可回收、預裝瓣膜優勢,且比啟明醫療多了一套創新性的電動輸送系統,可以幫助醫生克服進行TAVI手術的挑戰,縮短醫生的學習曲線,有望快速打開醫生產能的瓶頸。
此外,微創心通醫療主打的TAVI(經導管主動脈瓣置入術)與TMV(經導管二尖瓣)兩個細分賽道同樣受資本市場看好。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預計全球TAVI市場規模將從2019年的48億美元增至2025年的100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2.9%。其中中國TAVI市場將從2019年的3.92億元增至2025年的50.55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53.1%。
總體來看,微創心通的發展前景仍然值得看好,其擁有的先進的技術水準以及完善的產品體系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潛力。此外,借助微創醫療成熟且豐富的渠道資源及品牌知名度,微創心通在加速市場拓展等方面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未來,隨著公司創新產品的陸續商業化,微創心通扭虧為盈實現大幅業績增長也是可以預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