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優質醫療資源不斷下沉,新的醫療市場正在被挖掘打開。作為與百姓生活最相關的基層醫療衛生體系建設,正在得到政策的極大傾斜和扶持。
在分級診療推動下,醫療壁壘被不斷撬動,崛起趨勢明顯,新醫改的核心之一:基層醫療市場正迎來高速發展期。
國家衛健委:建設衛生城市、縣、鄉鎮
近日,中國政府網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公布《全國愛衛會關于印發<國家衛生城鎮評審管理辦法>和<國家衛生城市和國家衛生縣標準><國家衛生鄉鎮標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并宣布自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全國愛衛會關于印發國家衛生鄉鎮(縣城)標準及其考核命名和監督管理辦法的通知》(全愛衛發〔2010〕6號)、《全國愛衛會關于做好下放國家衛生鄉鎮(縣城)評審工作的指導意見(試行)》(全愛衛發〔2014〕2號)、《全國愛衛會關于印發國家衛生城市標準(2014版)的通知》(全愛衛發〔2014〕3號)、《全國愛衛會關于印發國家衛生城市評審與管理辦法的通知》(全愛衛發〔2015〕4號)同時廢止。
申報范圍包括地級及以上市、地區、自治州、盟和直轄市所轄區,國家衛生縣申報范圍包括縣級市、縣、自治縣、旗、自治旗、林區、特區,國家衛生鄉鎮申報范圍為縣(市)建成區之外的鄉鎮。
據國家衛健委統計,截至目前,全國現命名國家衛生城市(區)438個(含直轄市所轄區、地級市和縣級市),占總數762個的57.5%;命名國家衛生鄉鎮(縣城)3307個,占全國鄉鎮總數31550個的10.5%。
在疾病防控與醫療衛生服務方面,《通知》提出多項具體要求。
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財政狀況和實現健康目標相適應的衛生健康事業投入機制。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重持續降低。
強化重大傳染病防控措施,建立重大新發突發傳染病疫情聯防聯控機制,按照相關要求制定傳染病預防控制預案,落實“四早”要求,壓實“四方責任”,甲、乙類法定傳染病發病情況穩定。
二級以上綜合性醫院設置公共衛生科和感染性疾病科,發熱門診、腸道門診、預檢分診符合有關規定。近3年轄區內未發生重大實驗室生物安全事故。
多措并舉降低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持續提升人均預期壽命。按照國家免疫規劃和當地預防接種工作計劃,定期為適齡人群提供預防接種服務。提升婦幼健康服務能力,促進婦女兒童全面健康發展。推進醫養結合服務。
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呈下降趨勢。健全重大事件處置中的社會心理健康監測預警機制,強化心理健康促進和心理疏導、危機干預。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規范。
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健全,機構建設符合國家標準要求,千人口的床位數、執業(助理)醫師數、注冊護士數、公共衛生人員數、藥師(藥士)數和萬人口全科醫生數等指標符合所在地區域衛生規劃要求。
推動機場、地鐵站、火車站、公路(水路)客運站等交通樞紐以及學校、景區、機關單位、商場超市等重點行業、重點場所配置和使用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儀(AED)等醫療急救設備和藥品。
對公安、消防、安保、交通和教育等重點行業人群開展急救知識與技能培訓,引導全社會逐步提高全民急救能力。
構建和諧醫患關系,醫療衛生人員具備安全的工作條件,執業環境逐步改善。轄區內無重特大刑事傷醫案件。臨床用血來自自愿無償獻血。無無證行醫、非法采供血和非法醫療廣告。
基層和疾控是醫療建設重點?
今年9月,《“十四五”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發布,勾勒出我國五年內醫療衛生領域的發展計劃和目標,其中包括有關醫療器械的總體配置任務。
文件提到,推動地方加強本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能力、醫療機構公共衛生能力、基層公共衛生體系和衛生監督體系建設,健全以疾控機構和各類專科疾病防治機構為骨干、綜合性醫療機構為依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網底、防治結合的強大公共衛生體系。
7月1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聯合發布《“十四五”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文件提出,目前我國優質醫療資源總量不足,區域配置不均衡,醫療衛生機構設施設備現代化、信息化水平不高。要加快構建強大公共衛生體系,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提高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與保障能力。
按照規劃要求,未來5年,我國基層醫療市場以及傳染病防控領域需求將伴隨醫療建設升級而不斷擴容。
近日,國家衛健委印發《關于推進脫貧地區縣域重大疾病救治管理工作的通知》,決定將農村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模式,應用到脫貧地區縣域醫療機構針對所有罹患30種大病患者的住院治療中。
凡在脫貧地區縣域內就診的,罹患30種大病患者,按照自愿原則和“定定點醫院、定臨床路徑,加強質量安全管理”的模式實施診療。現有30種大病的定點醫院、臨床路徑、診療方案、專家組等,原則上保持不變。
定點醫院設置方面,要體現分級診療要求,按病種、分級別設置,滿足診療需求。要落實基層首診原則,在確保醫療質量安全的前提下,鼓勵、引導患者在縣域內就診,確有必要的,轉診至省、市級醫療機構治療。
要滿足基層醫療需求,就要持續提升脫貧地區縣域重大疾病醫療服務能力水平。各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支持定點醫院基礎設施建設、設備設施配備等,加強縣域醫療服務能力建設。
根據國家衛健委此前印發的《鞏固拓展健康扶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施意見》,十四五期末,常住人口超過10萬人的脫貧縣要有1所縣級醫院達到二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脫貧地區鄉鎮衛生院和行政村衛生室完成標準化建設,脫貧地區鄉鎮衛生院中醫館設置實現全覆蓋。
政策是破除市場壁壘的重要推手,隨著扶持程度的加深,醫療器械新基建的藍海區域正在進一步擴大。